• 吉易和教育2025/10/22 9:50:06

1018日,连阴放晴,心欣悦,南阳吉易和教育研究院、南阳大化方家书院喜迎贵宾!河南大学著名教授、著名书法家、大象出版社原社长王刘纯老师,在他的学生河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原秘书长刘炳强老师的陪同下,莅临本院参观考察,指导工作。王刘纯教授特别为老师们题写书法作品,以表达他对研究院工作的支持与勉励,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王教授一行参观了研究院各个业务办公室,并与研究院领导及顾问老师举行座谈。了解了研究院及书院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及未来愿景,王教授给予了充分肯定。王教授认为传播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和家庭排忧解难,两项工作都非常有意义,希望我们加强学习,成为专家型的指导老师,把所从事的工作做得更好,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和家庭。

 

最激动人心的是王教授为老师们题写书法作品场景。在国学教室,王教授激情挥毫,为老师题赠墨宝。王教授君子之风,谦恭儒雅,他的书法恰如其人,端庄飘逸、雅致文气,他每撰写一幅作品,都能带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震动。大家都围在老师的身边,欣赏师创作,享受这难得的美好瞬间。王老师为大家题写的内容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日新其德、修己安人、海纳百川、志存高远等,都是励志劝学的名言,每一条都满含着对大家深深的期待与鼓励。

最令人感动的是,老师一直是站着悬腕书写,七旬者竟一气写了两个多小时,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谢老师以身垂范让我们明白了该怎样做人做事、做一个好老师。

感恩王刘纯教授对研究院的厚爱与鼓励!期待王教授常回家看看,也期待老师能再来研究院指导。我们将以王教授一行的这次考察、勉励为契机,奋发进取,努力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庭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吉易和教育研究院

20251020

 

王刘纯教授简介

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七七级”的学子,王刘纯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攻读古典文学专业,对先秦、唐宋文学用力尤深。本科期间,就在《河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关于《庄子》寓言解析的文章。198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举行,在这场群英荟萃的赛事上,王刘纯的小楷《庄子·逍遥游》荣获一等奖。1982年毕业后,他留校师从古文家、金石家、诗词家、书法家、著名学者高文教授,并担任高文教授的助手。高文先生世居金陵,是“乾嘉学派”的传人,曾师从黄侃先生研习小学和古文;于吴梅先生门下度词曲;随胡小石先生习书法,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的学术风格。作为高文先生的学生和助手,王刘纯受到了严格的人格道德培养、学术研究和书法训练,先后帮助高文先生选注了《唐文选》《唐诗选》,参与了《全唐诗简编》的选目,并与高文先生合作,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高适岑参诗选》。在书法学习和训练方面,王刘纯的日课为临写《说文解字》部首,间以小楷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行书则以宋人苏、黄、米、蔡上溯二王。按照高文先生的指定,每日早上临池不能少于两个小时,且每周批改、讲解作业一次。在此期间,王刘纯还主编了河南大学第一本书法教材——《书法教程》。在金石学方面,他从协助高文先生整理旧稿《汉碑集释》入手,实地田野考察,踏访原碑,蒐补新发现的汉碑资料,用小楷手抄了大部分稿件并进行了编校。这种边编辑、边学习的方式使王刘纯受益匪浅,也成为其日后从事出版工作的契机和基础。作为河南大学出版社建社后出版的第一本书,《汉碑集释》填补了汉碑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嘉惠学林,在学术界、书法界产生了持久不衰的影响。


当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中的获奖学子,如今大都已经是当代书坛或者国内高校赫赫有名的书家和学术领袖,引领着书坛走向。王刘纯先生却不以书名求闻达,遵高文先生之教,反而常以书艺欠精自愧。凡有求书不嫌者必应,而不以鬻书为宗。他身兼河南大学书法硕士专业、编辑出版专业的导师,平时极少参加社会书法活动,把精力全都用在了教学与出版工作上。1989年,担任海南《特区时报》执行主编,其后又担任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河南出版集团出版部主任、大象出版社社长。工作中一手抓精品图书,大奖项目不断;一手抓经济效益,利润连年翻番。长期以来,他始终秉持文化传承的高度自觉,坚持以学术出版为己任,为“出版读者愿意放在书架上的图书”而倾心努力。先后组织、主持、参与出版了《宋代研究丛书》《中原文化大典》《欧洲藏中国古典文献整理与出版》《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民国教育史料丛刋》《中国抗日战争史料丛刊》《南阳汉画像石全集》《汉碑精拓珍本》《康有为手稿》等一大批学术、文化、书法等精品图书,获评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同道的一致好评。


书法艺术是传统艺术中博大精深的品类。书品就是人品,人品道德源自传统文化之浸润,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应该是“人以书名”而不是“书以人名”,而学术的成果、书法的精品又是出版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这或许正是王刘纯教授长期以来孜孜追求的目标吧!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22cmx76cm

《典论·论文》节录 76cmx48cm

 

(王刘纯教授简介引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编辑)

条回答
登录查看答案并留言
    直播推荐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