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15
性别:女
地区:山东-枣庄
学习态度:学习一般,想去去不了
休学情况:长期请假
异常行为:沉迷手机、黑白颠倒、饮食不规律、厌世、自闭
亲子关系:迎合式沟通,但并不亲密
父母职业:职场员工
夫妻关系:经常争吵
----
15岁女孩情绪低落、抗拒上学,长期在家昼夜颠倒玩手机,封闭自己不愿社交,偶尔厌世。
妈妈对孩子看似宠爱却总提条件,比如“弄个啥都要交换”,孩子觉得爱不纯粹;爸爸平时待孩子不错,但脾气急躁,遇到问题容易发火,夫妻常因琐事争吵,甚至当着孩子面为炒股赔钱的事互相指责。
孩子两岁起妈妈就上班,主要由奶奶和姐姐照顾,每天妈妈回家孩子已睡着,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醒,长期缺乏亲密陪伴。
疫情期间父母频繁吵架,孩子多次目睹爸爸炒股亏损十几万后和妈妈互相埋怨,家庭氛围紧张压抑。
孩子初二时开始讨厌学校,曾在家里说“想把学校炸了”,但父母只简单问原因没深究,后来孩子频繁迟到、请假,作业只在学校完成。
初三学习压力大时,孩子抱怨“老师讲太快跟不上”,但妈妈只宽慰“别急”,孩子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姐姐高三后没时间陪她聊天,一次不耐烦地说“别烦我”,孩子当场躲回房间哭,觉得“没人真正喜欢自己”。
妈妈一个月前道歉说“以前忽略了你”,孩子反而愧疚到失眠,反复自责“对不起妈妈”,妈妈虽然安慰“你照顾好自己就行”,但依然忍不住每天盯着孩子作息和吃饭。
开始指导后,策划了专家老师和孩子直接沟通,打开了孩子心扉,孩子说了很多心里话。
经过半个月的指导,孩子开始愿意在晚饭后和妈妈聊些轻松的话题,偶尔会提到“其实我也不想天天熬夜玩手机”。有天早晨七点半还跟着妈妈去小区门口买了豆浆油条。
经过一个月的指导,孩子愿意和妈妈一起出去旅游,旅游期间,孩子自己全程拿手机查路线定住宿的酒店,遇到找不到的地方,孩子愿意主动找旁边的店老板问路。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问妈妈“要是现在回学校,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吗”。
经过两个月的指导,孩子顺利返校上课,在班里交了新朋友,周末还带着朋友回家,让妈妈给她们做了火锅吃。并且,每天早上起床自己在阳台做运动锻炼身体。